飯吃七分飽,每天保持攝入12種食物
中醫常說“病從口入”,要想保持健康,就要從日常飲食上下功夫。吃對人身體很重要,健康的吃法、健康的飲食就會使身體就更好。反之不健康的飲食習慣,會使身體得病。那么,健康的飲食應該注意什么呢?
1、經常喝粥或者吃粗糧面有助于身體健康。因為粥和面條可以減少胃酸分泌,減輕胃腸道的負擔,胃腸道健康身體就更健康。
2、堅持每天喝牛奶,牛奶既能補充適量的蛋白質及維生素,還能補充礦物質,特別是鈣,身體各種營養素不缺乏自然就增強免疫力遠離各種慢性疾病。
3、飯吃七分飽,也就是輕微的饑餓,使你的身體更健康,不要頓頓吃得十二分飽,這樣不利于胃腸道的消化。
4、每天要保證足量飲食(1500-1700毫升)早上喝一杯溫白開水,有利于肝腎代謝、減少血脂粘稠及降低血壓的幫助,千萬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。
5、早餐一定要吃好,可以預防膽囊炎和膽結石,而且讓整個上午的工作效率更高。早餐的搭配必須要含五谷雜糧、蔬菜水果、豆奶堅果類、蛋類。
6、不挑食、不偏食、少吃辛辣、少吃甜油膩,每天保持攝入12種食物每周保持25種的食物。
7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(保障每天進食200-350克水果,500克蔬菜)、多吃豆制品對身體很有好處。
提高免疫力=蛋白質+運動+好心情
科學合理的營養膳食可以有效改善營養狀況、增強抵抗力,有助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與修復。“蛋白質是機體免疫功能的物質基礎,也是構成免疫力的基礎營養素。”營養膳食均衡,多攝入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。
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導,肉、蛋、奶以及大豆等是補充優質蛋白質的有效方式。眾所周知,大豆素有“植物蛋白之王”的美譽,其含有的優質蛋白和氨基酸能夠有效提升人的免疫力,起到增強體質的作用。與補充蛋白的其他食物相比,日常多食用大豆也可以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熱量,為此,對于健康飲食有更多要求的人都適合通過大豆補充蛋白質。另外把大豆打磨成豆漿,更容易讓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,充分釋放營養。對于有充足時間和精力的人群,可以在家自制豆漿。除了攝入蛋白質,
谷物類、蔬菜、水果也是保持膳食均衡必不可少的。在蔬菜中,西蘭花、菜椒(辣椒)、菜花、芥藍、芥菜、油菜等蔬菜,維生素C和維生素A都很豐富。另外,青棗、獼猴桃、奇異果、橘子等也可以適當多吃。
其次,提高免疫力還要多運動,增強體質。從非典到新冠肺炎,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一直沖鋒陷陣在疫情一線。“鍛煉像吃飯,是生活的一部分,對身體健康起到很關鍵的作用。”鐘南山提倡,人需要多參加體育活動,能夠使身體更加的強壯,還可以鍛煉人的耐力。對于一般人來說,慢跑、爬山、游泳、步行、騎自行車等都是強度不大,又可以提高身體素質、增強免疫力的運動項目。
此外,保持良好心情,也可以提高免疫力。人體的免疫力與情緒、情感變化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。情緒和情感都是我們身體的一種生物反應。情緒是內心感受經由身體表現出來的狀態。工作、生活中的任何變動都可能是不良情緒的來源。如重要的生活變動,工作中的不如意,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等都會給我們帶來或大或小的情緒反應。時常保持心情愉悅的人,免疫力也會更強。而那些常常被沮喪、焦慮、無助等情緒困擾的人,身體的免疫力也會降低。為此,無論是對抗疫情的特殊時期還是在日常,保持愉悅的心情,對于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都是非常重要的。在疫情這個特殊的時期,人們往往更容易出現焦慮、無助、失望等消極情緒。此時,學會觀察自己的情緒,釋放負面情緒,也是提高免疫力的一劑良藥。另外,建議每天補充1-2根香蕉,香蕉含有豐富的五羥色胺,可以讓人心情更愉悅。 |